导航菜单

助教,大学从教“修罗场”的第一关

导读 各国大学在本科教学环节都有一支重要的教学辅助群体——助教,在讲师教授们授课之后,专门负责课后的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等工作。
各国大学在本科教学环节都有一支重要的教学辅助群体——助教,在讲师教授们授课之后,专门负责课后的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等工作。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助教制度建立相对较晚,上世纪 80 年代初高校中才出现这股教育“力量”。近些年,随着高教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助教制度也在悄然发生演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争议。

01

助教——大学从教“修罗场”的第一关

我国高校中,教师职称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通常来讲,获得硕士学位后,如果在大学中获得教师席位,其首先获得的职称就是助教。多数情况下,助教来自于同领域的毕业生,有些则是由硕士班或博士班研究生兼任,也有一部分来自外聘。

职位等级划分上看,助教是大学教师职称的最低级别,是高等学校教员职称中低于讲师的一种初级职称,原则上不能单独授课,或不能教授一门学科的全部课程,需跟随讲师或教授辅助其教学。在一些学校,要想升任为讲师及教授、副教授,要求之前必须担任过助教。

大学助教的工作内容因学科专业、课程性质和教师风格而异。但总体而言,目前多数助教负责的工作都类似于课代表,即负责一些课堂服务工作,包括随堂签到、擦黑板、帮授课教师拿课件资料、录入成绩等。

值得注意的是,对授课教师而言,他们多会将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助教定位于课代表的角色,并认为担任助教可能对其自身在科研上的帮助不会太大。但也不乏教师对助教抱有较高期待,有意识地将担任助教作为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一个途径。

根据北京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设立助教岗位的实施细则(修订版)》,助教岗位被分为两类——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其中,对于不同类型课程,助教的工作任务也有所不同。例如,理论类课程的助教工作岗位职责包括,担任习题课讲授工作、答疑、批改作业、随堂听主讲教师课,四项职责缺一不可。

严格意义上讲,大学助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多数时候既是学生,同时也是承担部分教师职责的教育者,是教育教学队伍的重要补充。去年,清华大学教务处首次开展本科生基础课团队思政课优秀助教评选活动,并推出“我在清华当助教”系列文章,旨在以评促建,进一步彰显助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连接”作用,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02

担任助教,是否应该成为评价博士生的“硬指标”

前文提到,目前我国高校助教群体主要来自广大的在读研究生,其中主要以博士研究生为主。1988 年,国家教委颁发《高等学校聘用研究生担任助教工作试行办法》,规定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在正常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帮助导师或主讲教师完成课程教学、教学辅导等相关工作。彼时,许多高校便开始逐步试行博士生助教制度并延续至今。

到了近几年,多所高校又相继对博士生从事助教工作提出更高要求。2018 年,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发文规定,明确从 2018 级起,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担任课程助教将列入培养必修环节和毕业审核条件;同年,南京农业大学也发文,提到博士生参与助教工作将作为博士生培养方案的必修环节,要求博士生在进入第二学年后申请进行,完成方可进入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环节。

2019 年,清华大学公布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中提到,鼓励各学科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必修或选修的博士生教学实践环节(担任助教等),通过在学期间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博士生未来从事高校教职的胜任能力。

与此同时,必须担任助教方可毕业等类似规定也引发社会广泛热议。不少人对将博士生担任助教工作列入培养必修环节此举表示支持,认为有利于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博士生担任助教之后,除了自己的学生身份外,还具备教师身份,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负责,融入到助教工作中去。

此外,博士生担任本科助教工作,对本科生教学质量有更好的提升。博士生助教相对硕士来说,业务水平较高,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还为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助教工作也为博士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积累了经验,提高其未来从事高校教职的胜任能力,有利于师资力量的提前储备。

但也有人提出了异议,认为担任助教工作不应具有强制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并不是所有博士生毕业后都会从事教育事业,如果毕业不进高校,无异于强人所难;其次,强制性提高了博士毕业的要求门槛,增加助教工作会分散时间精力,使其学业压力更大;此外,教学工作本是教师的工作,如果过多让在读博士生参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导师让学生“打杂”的情况。

03

薪酬待遇&晋升空间,助教制度仍在完善

虽然研究生助教制度实施了三十余年,但目前高校研究生助教工作在促进助教个人发展和服务课程建设方面所起的作用仍比较有限,国家也在不断出台政策予以完善。2005 年,教育部将研究生“三助”工作(助教、助研和助管)纳入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十年后的 2015 年,教育部又发布《关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意见》,明确对于需要将助教作为必要培养环节的学科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数量充足、符合要求的助教工作岗位。并要求建立开放、公开的聘用制度。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原则上应公平、开放、竞争和择优聘任,岗位职责、工作时间、申请要求、选聘标准、选聘程序、岗位津贴、考核方式等信息应统一公开发布。

具体到学校,以北京大学为例,北京大学的助教选拔大多都是由授课教师独立指定,在满足院系对助教的硬性要求基础上,依据个人意愿分配助教工作。2009 年,北京大学创建了教学网,初衷即提高助教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开展教学的能力。对于从事助教的要求门槛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北京大学课程助教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助教在上岗前须经过学校、院系或任课教师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担任助教岗位。

再从助教岗位的晋升前景看,一般而言从助教晋升为讲师需要 2~4 年不等,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即具有学士学位,取得助教资格并受聘助教职务 4 年以上;具有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助教资格并受聘助教职务 3 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后,取得助教资格并受聘助教职务 2 年左右。

如果要晋升到第四阶段的教授,据《大学教师晋升时间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14 大学教师调查”》一文中对近两千位教授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结果显示,从助教到教授至少需要 10 年以上,并且就职院校、所处学科、有无博士学位、有无博士后经历等因素都会对晋升所用的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此可见,职称从低到高依次晋升,每次晋升都有一定的职龄要求。学历越高需要的工作年限时间也就越短,尤其是获得博士学位的话,那么是可以直接初定讲师职称的。所以具体助教评讲师所需要的年限时间,还要根据当事人自身的实际学历情况来看。

结语

总的来看,对于在读研究生,尤其是有意向在未来步入学术教育的博士研究生群体,助教岗位是其正式投入教学工作之前的预备和过渡阶段,担任助教任务也是博士研究生群体走进学术共同体的参与性实践。但如果想单纯通过助教这个“台阶”,晋升到更高层次也实属不易,需要投入不小的时间成本。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