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拜登政府开始加强对华核电产品出口管制,要求中国核电站使用的某些发电机、集装箱、软件、特种核材料和原材料在出口时需申请附加申请。 。 该规定是继2021年美国将23家中国涉核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后,对中国核电发展的又一限制措施。
2018年10月,美国核安全局对中国核工业发布禁令。 该禁令明显有利于美国核技术出口,打压中国自主技术,并规定中广核及其相关实体不得申请新技术、设备和材料出口许可证,也不得修改或延长现有出口许可证。 因此,中广核受到严格限制。 2019年8月,美国将中国广东核电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公司、中国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2020年,美国国防部将把中国三峡集团、中化集团等11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此后,每当中国核电行业有新进展,美国就会实施制裁。
自20世纪50年代核工业体系建立以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直是中国核电工业的核心目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前端铀浓缩、核燃料制造、核电站技术开发,到后端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甚至快堆、高温气冷堆、聚变研究我国核电工业拥有完整的反应堆技术。 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 因此,美国对中国核电行业的制裁不会损害其基本面。 美国很清楚这一点。
明知制裁效果有限,美国依然鼓励在核电领域“脱钩断链”。 其本质目的是胁迫其他国家选边站队,遏制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 根据美国出口管理条例,被列入“实体清单”意味着企业从美国或第三方购买任何含有美国技术组件的管制物项时需要获得美国工业与安全局的许可。 由于美国在经济、科技领域处于强势主导地位,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底层核心技术大多依赖美国。 因此,美国的“实体清单”制裁可能会迫使合作伙伴“表现出忠诚”。 避免受到负面影响。
美国加大对华出口限制凸显其霸权本质。 近年来,美国把“制裁”、“极限施压”、“经济胁迫”作为维护霸权的惯用手段。 据统计,截至今年年初,全球已有近1.2万个组织和个人受到美国制裁。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美国早已习惯了霸道行事。 它不惜破坏国际规则和秩序,削弱他国发展能力,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步伐。
此次事件再次表明,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科技兴则民族富,科技强则国家强。 关键核心技术是立国之本,对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集力量开展原创性、领先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让频频挥舞制裁“大棒”的霸权行为失去控制。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传播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