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黄河入海口“生态+旅游”模式助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导读 原标题:黄河入海口“生态+旅游”模式助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原标题:黄河入海口“生态+旅游”模式助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蓑羽鹤低空盘旋。 李明芮 摄

中新网东营9月22日电 题:黄河入海口“生态+旅游”模式助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作者 李明芮

初秋时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景色清新自然。走在木栈道上,两侧荻花瑟瑟,水波粼粼,片片浅滩之上,一群群鸟儿掠过,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在水中游弋,动听的鸣叫声此起彼伏,生机盎然。

黄河穿越黄土高原,奔至齐鲁大地,从东营市汇入渤海。位于东营的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内,生态环境优异,资源特色突出。海滨滩涂平整,泥质细腻,生物丰富,拥有沼泽湿地生态区、槐林生态接待区、芦苇湿地观鸟区、海滩湿地观光区和新国土观光区等五个功能区,以及湿地之窗、芦花飞雪、槐花飘香、柳林叠翠、黄龙入海、长堤观海、盐滩红毯等黄河口“十景”,是世界上最年轻、最完整、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 李明芮 摄

近日,记者跟随“文旅创新看山东”媒体采访行来到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看到,丹顶鹤步履优雅,蓑羽鹤正低空盘旋,东方白鹳除了外出觅食,多数时候一雌一雄静静地守在巢穴里……

“哪儿的环境好,鸟儿最知道。”据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讲解员孙梦琦介绍,旅游区鸟类由设立初期的187种增加到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有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其全球总量的1%。旅游区已成为东方白鹳和黑嘴鸥全球重要繁殖地、丹顶鹤重要越冬地和潜在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卷羽鹈鹕东亚种群最大的迁徙停歇地。

“这里是鸟儿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孙梦琦说,全球9条鸟类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2条线路经过黄河口,每年有数百万只鸟儿经由这里迁徙,其中一部分甚至在此越冬和繁殖。

“为给这些鸟儿一个安稳舒适的家,旅游区共竖立人工鸟巢115个,安装视频监控50余处,累计卫星跟踪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35只。”孙梦琦告诉记者,旅游区在道路出入口、鸟类分布区、道路节点等关键位置布置24小时监控系统,全天候了解鸟儿的习性和需求,实时掌握人为活动状况,确保鸟类繁衍栖息不受人为活动干扰。

与此同时,旅游区坚持系统修复、近年来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实施了总投资13.6亿元人民币的17个湿地修复项目,连通水系241千米,疏通潮沟76千米,修复盐地碱蓬、海草床4.7万亩,治理互花米草11.6万亩,近三年累计补水4.69亿立方米,形成了“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的良好湿地修复效果。

当下,东营正扎实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全面完成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主要矛盾调处等8项创建任务,顺利通过省级自评估和国家评估验收,正式进入报批设立阶段。目前,在第二批拟设立国家公园中排在首位。

据了解,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山东黄河河务局签订合作协议,联合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