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AITO问界新M7产能目标提升至日均700台

导读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11月23日,有记者在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走访时了解到,目前问界新M7产能目标提升至日均700台,最大年产能可达20万台。赛力斯相关负责人对记者透露

大力士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9月份文杰新M7月产量为5000辆,10月份突破1万辆。 下一个目标是每月生产 20,000 至 30,000 件。 如何快速提升产能、保证交期,成为AITO内部会议最热门的话题。

同时,为了保证文杰新M7的生产速度和质量,余承东多次亲自到工厂督导。 10月份参观Thalys工厂后,余承东公开表示,华为在整个供应链上投入了超过10亿,新增了2万多人,并增加了生产班次。

销量,对华为的压力

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将新款M7视为汽车业务“复活”的关键。 其投放能力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2021年12月,赛勒斯与华为达成跨界合作,推出高端智能汽车品牌——AITO。 基于赛勒斯与华为对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高度共识,以及对汽车创新的思考,AITO结合赛勒斯在纯电驱动增程技术和智能制造领域的高品质产品能力,华为在信息通信和智能产品方面的能力。 出行等领域的尖端技术。

2022年6月,AITO品牌公布5月交付量,首次突破5000台,累计交付5006台。 文杰M5 87天销量突破11296台,创下创新品牌单一车型最快破万台纪录。

2022年7月,在华为夏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AITO品牌正式推出了第二款产品——AITO文杰M7。 随后,首批现车交付在重庆、深圳落地,随后全国700多个用户中心或体验中心陆续落地。

不过,行业内也存在销售压力。 今年以来,AITO微信公众号不再每月披露配送量,只是零星发布数据。 4月,AITO文杰交付新车4,585辆,5月交付5,629辆,8月交付5,018辆。 月出货量未突破万台的好消息尚未传出。

此时,文杰的新款M7横空出世,让余承东感叹“死而复生”。

2023年9月,华为凭借一款中大型SUV——文杰新M7,五次喊出了“遥遥领先”的口号。 共推出5款细分车型,售价24.98万元-32.98万元。 该车上市64天后,累计量产突破9万辆。

“华为的流程管理运用在汽车领域,有些方法在传统汽车行业有点过分,但结果是可行的。” Thalys工厂负责人指出,传统汽车下线后行驶两三公里。 调试基本上就结束了测试。 然而,Cyrus生产线上需要进行400多项测试。 各种数据形成“心电图”,然后直接在云端“查询”。 这种方法可以提前暴露长期存在的问题,而且成本较低。 更高。

在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余承东曾坦言,“华为汽车业务每年花费超过10亿美元,绝对是一个烧钱的业务。华为汽车BU的目标是实现盈利”。 2025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帮助A车企卖出100万辆汽车。”

问世界,华为的突破

在余承东看来,文杰斥资5亿重金打造全新M7系列,用扎实的材料和最好的技术,让它不仅是智能座舱顶棚,也是智能驾驶顶棚,甚至是智能安全顶棚。

外观方面:文杰新款M7相比老款变化不大,采用了双层布局。 上部通过贯穿式LED灯带和狭窄的进气口连接至两侧造型极其强烈的大灯组。 下前围上布置了一个大的梯形进风口,内部由水平辐条网格组成,使其前脸的视觉效果趋于营造力量感。

内饰方面:文杰新款M7采用了10.25英寸液晶表盘和15.6英寸中控大屏,带来了广阔的视野。 3338mm的有效车内长度和1100mm的后备箱长度均处于同级领先。 大床露营模式打造了两人休息的娱乐空间,呼唤小艺智能助手,还可以快速启动驾驶员和乘客小睡。

智能驾驶方面:文杰新款M7搭载了鸿蒙智能座舱3.0和华为高级智能驾驶2.0,堪称双智能的天花板。 其中,鸿蒙智能座舱3.0支持百万级手机应用和离线地图语音控制,华为高级智能驾驶2.0可实现超精准识别障碍物、智能停车、主动礼让行人等。

华为余承东亲自“督战”问界

安全方面:文杰新款M7强调主动安全感知,首发全方位防碰撞系统,通过主动防御的智能安全策略,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率。

动力方面:文杰新款M7搭载全新智能增程技术,智能识别使用条件和环境,合理分配增程器与电机的使用策略。 四驱版0-100公里加速4.8秒,动力表现同级领先。 满油满功率工况下,文洁新M7 CLTC综合续航里程达1300公里,CLTC纯电续航里程达240公里,馈电模式油耗低至5.6L/100公里,实现超长续航里程和超低能耗。

值得注意的是,文杰新M7搭载了最新的鸿蒙智能座舱,余承东表示可以像Mate 60 Pro一样带来更流畅、更好玩的智能交互体验。

此外,AEB也是文杰新款M7的重要卖点之一。

文杰新M7的AEB主动安全能力再次取得突破。 测试过程中,在静止车辆与车尾行人混合场景以及侧翻场景中,HUAWEI ADS 2.0最高得分达到了90公里/小时的制动速度。

造车,华为的选择

2019年,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华为涉足汽车行业已经五年了。 目前,华为仍然坚持不造车。 而是与车企合作三类车型。

一是零部件供应模式:华为向车企提供标准化零部件,如电机、模组、激光雷达等;

二是解决方案集成HI模式:华为为车企提供HI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包括计算和通信架构;

三是华为智能车选型模式:从产品设计、智能解决方案到营销、终端销售全过程华为参与。

其实,人们最好奇和困惑的还是老问题:造车似乎更容易、更赚钱,那么为什么华为坚持不造车呢?

毫无疑问,任正非再次签署的五年内不造车的文件说了算。 现阶段华为仍处于生存阶段,资金问题难以解决。 手机等主要现金流业务受到制裁限制,汽车制造没有持续的血液供应来源。 如果进行外部融资,将违背任正非长期以来对华为的治理原则。

其次,在燃油车和新能源之间,华为为何重点关注智能汽车领域?

一方面,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变革。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达到735.2万辆和7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9%和37.8%,市场份额为30.4%。 另一方面,华为在软件和硬件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自然可以更好地为车型赋能。

文杰新M7热销的背后,预示着市场逻辑的改变。 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得益于电动机替代内燃机驱动,在性能、经济性、舒适性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当新能源渗透率达到40%时,智能驾驶领域将成为下一个趋势。 。

11月9日,华为在深圳正式发布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新战略,并推出华为智能选车业务新生态,拥有文杰、智杰系列车型。 该解决方案旨在利用华为过去三十年在ICT领域增量的智能汽车零部件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华为终端消费者业务过去十年积累的质量控制、销售服务、品牌营销的优秀经验。 深度赋能合作伙伴,共创智能汽车新时代。

2023年,华为“汽车生态圈”布局将开始开花结果。 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和核心技术的不断积累,华为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核心壁垒,并通过与车企的强强联合,在供应链中获得了话语权。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