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诈骗份子创建的虚假“解除防沉迷”网站

导读 诈骗份子创建的虚假解除防沉迷网站 本文图均为 邵阳大祥公安 图随着网络游戏防沉迷政策的强力推进,一种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进行“解除防沉迷”的诈骗方式,也悄然兴起。

诈骗者创建的假冒防沉迷网站。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邵阳大祥公安局。

随着网络游戏防沉迷政策的强力推进,一种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进行“防沉迷”的诈骗手段也悄然出现。

澎湃新闻从湖南邵阳市公安局获悉,有人设立“防沉迷解禁网站”,声称可以解除网络游戏时限,导致近3000名未成年人被骗。 中国裁判文书网近年来公布的近20起案件显示,帮助戒除游戏成瘾已成为电信诈骗分子新的诈骗手段。 电信诈骗“儿童盘”亟需警惕和重视。

澎湃新闻发现,不法分子的惯用伎俩是利用抖音、微信、QQ群等平台传播可以帮助未成年人解锁防沉迷游戏账号的信息,欺骗未成年人加为好友,进而诈骗未成年人的家长。未成年人。 微信账号、银行卡号等信息,进而抹掉或盗取账户或卡内的资金。

近年来,涉及上述类似诈骗案件的案件数量逐年增加,尤其是2020年和2021年。

00后设杀猪盘骗82人超5500万

诈骗者创建的虚假“防沉迷”网站

设立虚假“防沉迷”网站,近3000名未成年人受骗。

邵阳市大乡公安局刑侦大队反诈骗中队长杨家峰接到某游戏平台的举报后,认为这可能是涉嫌电信诈骗的线索。 随着初步侦查,犯罪嫌疑人的面容逐渐清晰,但他还是没想到,这起诈骗案的最终受害者是“儿童”,受害人有近3000人。

00后设杀猪盘骗82人超5500万

犯罪嫌疑人唐某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软件工作人员。 2020年4月,他发现网络游戏有“防沉迷系统”系统,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 他与“大哥”合谋建立“防沉迷救助”网站实施诈骗。 这是一个完全假冒的网站,但当未成年人在网上搜索“戒毒防沉迷”关键词时,就会出现该网站,而且排名较高。

“无效全额退款,无需二次刷脸验证,快速清除你的防沉迷信息,游戏不再受时间限制,让你的心态放飞,选择我们,我们更专业,第一在线防沉迷-戒瘾系统。” 该网站的欺骗性引流标语不仅存在错别字,在杨家峰看来,“每一个字都是为了吸引人们上当受骗”。

进入该网站,受害人只需填写游戏账号和密码,并通过微信支付30元即可“购买解冻”。

为了鼓励受害者尽快付款,网站顶部显着位置有红字提醒,“活动结束,恢复原价,请勿发送邮件要求折扣”再次。”

当未成年人要求家人扫码支付防沉迷费用时,孩子们并不知道支付二维码实际上是唐某预设的虎牙账号和地下城与勇士游戏账号的充值码。 二维码。 受害人支付的款项是为了帮助唐某某充值虎牙币和地下城与勇士游戏积分。

随后,唐某某将这些虎牙币和游戏点通过非法交易平台兑换成人民币,​​并与合伙人分享赃物。 据虎牙后台统计,本案共有2996名未成年人被骗,经济损失总计86037元。

杨家峰介绍,近年来,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他们办理过多起婚恋诈骗的“杀猪盘”、投资理财的“基金盘”、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儿童盘”。 这是我第一次调查。

调查过程也非常艰难。 “孩子本身就没有实名制,当我们给家长打电话时,家长说不是这样的。因为孩子对家长是隐瞒的。但未成年人没有支付方式,只能通过大人获得,后来我们通过多方努力,联系到了一些受害者,我们发现,有一些受害者其实是‘小大人’,他们是玩游戏的孩子的表弟等等,这些人付出了代价为了孩子们。”杨嘉峰说。

唐某设定的收藏码从10元到50元不等,从未超过50元。 警方调查发现,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法也蕴藏于此。 “他想要的就是能骗到他,骗不了他也没关系。为了早餐钱,人家都不会报警。后来他胆子越来越大,金额也越来越大。”诈骗价格从最初的10元逐渐提高到50元。”

事实上,近3000名受害者中无人报案。 “一个‘小大人’说是他哥哥担保的,他说是真的,他觉得反正也就几十块钱。” 当警察询问孩子时,他们更惊讶了,“这件事你还在追究,啊,我只被骗了50元。”

唐某通过这样的“甘心上钩”的方式,获得了8万多元的诈骗资金。 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被警方抓获。 澎湃新闻注意到,2021年3月30日,邵阳市大祥区法院对唐某诈骗案作出宣判,判处唐某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

00后设杀猪盘骗82人超5500万

警方调查现场

先骗孩子拿到父母的账户信息,然后拿走钱。

上述邵阳唐某的案例并非孤例。 针对未成年人“戒毒防毒”的诈骗行为在全国多地发生。 中国裁判文书网近年来发布的类似案件近20起。 只是欺诈有不同的形式。

在骗子实施的诈骗活动中,有的孩子被骗走10万元以上的巨额资金。 江苏省盱眙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未满12岁的被害人赵某被诈骗17.78万元。

判决书显示,2020年1月19日至2020年2月2日期间,被告人董某志通过QQ聊天软件联系受害人赵某练习《王者荣耀》游戏、卡英雄皮肤、解除防沉迷,以需要验证资金为由,骗赵某信任其,并要求多次扫描微信二维码转账,骗取赵某共计17.78万元。 一审判处被告人董某有期徒刑3年。

今年11月17日,山东省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一起电子诈骗案作出判决,被告人韦某甲、梁某申、李某吉、邓某豪等人诈骗10余名未成年人,金额30万余元。 。 一万元。 在这个团队中,形成了诈骗盗窃的“一站式”模式。

00后设杀猪盘骗82人超5500万

判决书认为,2020年7月至8月期间,未成年受害人张某、万某等人以取消游戏为由,通过QQ聊天工具盗取父母或家人的身份证、银行卡、短信等信息,防止成瘾。 验证码等信息。 网络世界另一端的诈骗者、本案被告人魏兴佳,通过QQ视频聊天工具向被告人梁某申出示了与受害人父母或家人身份信息绑定的微信支付码。 梁某申利用被告人邓某豪等人操作的POS机及本人实名,向受害人索取赃款共计321685.88元。 提取现金后,他与魏某甲分享。 2020年8月,被告人李某吉以取消游戏防沉迷为由,在QQ聊天工具上对未成年被害人奚某、耿某进行诈骗,提取赃物共计17684.28元。 提取现金后,他与李某吉分享。 。

法院认为,被告人韦某甲、梁某申、李某吉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捏造可以禁用游戏、防沉迷的事实,利用电信网络技术实施诈骗。 他们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被告人邓某豪明知赃款为犯罪所得,仍协助转移赃款。 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掩饰、隐匿犯罪所得罪。

上述被告人均因诈骗、隐匿、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处一年零两个月至六年零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澎湃新闻梳理判例发现,这些案件中,犯罪分子大多通过抖音、虎牙、西瓜视频、微信、QQ群等平台传播可以帮助未成年人解锁防沉迷游戏账号的信息,诱骗未成年人添加。作为朋友。 然后骗取未成年人父母的微信账号、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然后将账户或卡内的资金抹去、盗取。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案中,法院查明:2020年5月至2020年8月,被告人李某发与1999年陈某、杨某甲、林某甲(均分案办理)其他在“抖音”App上传播可以帮助未成年人解锁防沉迷游戏账号的信息,欺骗未成年人加为QQ好友,进而诈骗未成年人家长使用微信账号登录并转账受害人微信钱包。扫描二维码拿走银行卡内的零钱或钱,或者冒充受害人向亲友借钱。 被告人李金发涉嫌诈骗罪10万余元,盗窃罪22000余元。

其中,有的更是花样百出。 例如,2020年6月20日,李某发等人以帮助注销防沉迷游戏账号为由,骗取周某的信任,随后登录周某母亲赖某的微信账号,随后拒绝出席。根据需要进行微信会议。 以永久封号为由,要求周某使用赖某的支付宝扫描支付码,骗取共计17885元。

2021年4月30日,李某发因诈骗罪、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

00后设杀猪盘骗82人超5500万

唐某被质问

最严格的防范是避免沉迷于系统应用,警惕电子诈骗“童盘”

澎湃新闻注意到,类似案件中,诈骗者大多是90后、2000后,甚至未成年人。 他们还熟悉游戏世界的“规则”,然后用一套“说话技巧”来“引诱沉迷网络游戏的“调皮孩子”上当受骗。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是我国有关部门于2005年提出的一项技术手段,旨在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 2005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 2007年4月15日起,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于7月16日全面实施。

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实施,开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篇章。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各游戏企业仅在周五、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营业,为期20天一天。 21:00至21:00为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防沉迷系统应用广泛,对控制未成年人玩游戏时间有良好效果。 然而,一些网络诈骗者却打着“戒网瘾”的幌子,将违法犯罪的触角伸向未成年人。 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判例显示,近年来,缺乏经验的“顽童”受骗受骗的案件数量逐年增加,尤其是2020年和2021年的判决居多。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8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 另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首次上网年龄持续降低,10岁及以下开始上网的比例达到78%。 首次接触互联网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6-10岁。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及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犯罪4822人。 其中,利用电信网络实施诈骗的有2066人,占42.8%; 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1205人,占25%。

除了网络游戏诈骗外,短视频软件、QQ群、微信群等渠道也存在风险。 在这些渠道中,未成年人使用的账号的头像、年龄、性别等信息往往很容易被展示或点击查询。 即使在与陌生网友聊天、交流的过程中,未成年人也很容易被“欺骗”,泄露自己的信息。 这一现实无疑给了犯罪分子“针对性诈骗”的可乘之机。

作为一名侦查过多起电信诈骗案件的民警,杨家峰认为,针对未成年人的“儿童盘”应该引起各方的警惕和重视。 “电信诈骗套路不断翻新,青少年识别能力不高。家长、老师等各方应对对网络游戏感兴趣的孩子多加关注,加强管理教育。同时,作为孩子, “你们要始终相信,国家实施的未成年人规定是一个人无法轻易解除的防沉迷措施。此外,各企业平台也必须警惕不断涌现的新诈骗手段。”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