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儿科业务量爆满,电商平台卖到脱销已经成囤药界新宠

导读 出品 | 虎嗅医疗组  作者 | 陈广晶  编辑 | 王一鹏  头图 | 视觉中国  医院儿科进入高压状态。  “人太多,如果号比较靠后可能要等六七个小时。

出品| 虎秀医疗集团

作者 | 陈光靖

编辑| 王一鹏

标题图片| 视觉中国

医院儿科已经进入高压状态。

“人太多了,如果迟到的话,可能要等六七个小时。” 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儿科门诊工作人员告诉虎嗅。

11月以来,随着呼吸道传染病激增,北京多家医院17:00至次日早上7:00开设儿科夜诊。 11月22日,该院儿科晚间门诊第355个开诊,这意味着白天至少接诊了354名儿童,几乎是过去同期人数的三倍。

近两周来,关于儿科门诊人满为患的消息越来越多,排队的人往往达到上千人,医生护士累得晕倒。 这也让很多家长非常着急。

“儿科的业务量很满,因为最近呼吸道感染很严重。以前我们说呼吸道传染病是季节性的,但突然发现季节性似乎没有了。” 段涛表示,11月7日,菲律宾萨诺公司在进博会举办的现场交流活动上发表了公开声明。

北京市卫健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13日至19日当周,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例3.7万余例,较前一周上升152%。

今年流行的引起呼吸道疾病病原体中,除了大家熟悉的甲型、乙型流感、COVID-19之外,“支原体”是今年的新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混合感染等都是冉冉升起的新星。 较早出名的支原体,由于病情严重、治疗复杂、反复发作,是最让家长担心的。 原治疗药物阿奇霉素在电商平台已经脱销,成为囤药行业的新宠。

一旦孩子发烧,家长也会有一系列的担忧。 孩子是否感染了支原体? 为什么今年呼吸系统疾病如此多? 医院人满为患,家里孩子生病了怎么办? 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

是支原体惹的祸吗?

儿科门诊纪实:患儿续增 拐点未现

从疾控和医院数据来看,今年秋冬季呼吸道疾病病例数明显高于往年,情况更加复杂。

然而,网络上广泛流传这是一次支原体感染的大流行,但在学术界和临床医生中存在争议。

一名医生首先在社交媒体上声称出现了“支原体感染疫情”,而药品短缺的情况可以追溯到7月初。 河南、江苏等地的医生开始普及有关支原体的知识,并提出了“支原体过年”的说法。 国庆节过后,有媒体报道将“支原体”上了热搜榜。

这一说法遭到了学者的质疑。 旅居美国的医学博士、执业医师李长青在科学家主办的微信公众号“慧普”上写道,所谓的支原体爆发很可能只是一种幻觉。

儿科门诊纪实:患儿续增 拐点未现

肺炎支原体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煎鸡蛋”

摘自:微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of Microbiology)

支原体既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 它是一种大小介于两者之间的微生物。 肺炎支原体是主要致病菌。

文章称,支原体的复制速度比呼吸道细菌和病毒慢得多——正常细菌需要10到20分钟才能通过,而支原体则需要6小时。 而且支原体感染后的潜伏期可长达3周,传播速度远低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在该国,它甚至不是法定报告的传染病。

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国家均未见支原体报道,“就像不存在一样”。

同时,由于支原体的特殊结构,李长青在上述文章中指出,支原体感染血清抗体检测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较高,当地调查显示两者均高于40%。 血液检测是我国常用的检测方法,结果很容易准确。 鼻拭子核酸检测方法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也是笔者推荐国内医院采用的方法。

11 月前两周的测试报告似乎也支持了科学家的怀疑。 例如: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董朝晖在11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该院成人(经检测或筛查的)支原体感染检出率)/样本中实际存在的某种病原体的比例)为5.59%。

儿科门诊纪实:患儿续增 拐点未现

但现实要复杂得多。 国家传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宣布,该院收治的患者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占比最大,达34.33% ; 其次是甲型H1N1流感。 12.17%,其次是B流5.79%,腺病毒和呼吸道病毒也占2%以上。

根据董朝晖此前公布的数据,儿童医院支原体检出率为40.34%。

有专家也认为,今年支原体的流行符合周期性传播规律。 作为一种传播速度非常缓慢的疾病,支原体并不是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原本每3至5年就会出现一个高峰。

从临床情况来看,支原体只是一方面。 一位临床专家向虎嗅透露,目前的病例中存在多种混合感染情况,还有甲型流感和COVID-19阳性。

同时,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支原体患病率已经在下降。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首席流行病学家王全义在接受新京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肺炎支原体疫情强度已降至传染病第四位。 前三名分别是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其中,流感高峰期预计较以往提前,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XBB突变株)将维持较低流行水平。

结合疾控数据和儿科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认为,流感正在成为主流。

北京39家哨点医院的病原监测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门诊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已升至40.75%。

孩子们怎么了?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最近陷入了“发烧——放假——退烧——上学——再发烧”的循环。 难道是小学生,甚至所有人的身体素质都在变差?

事实上,像今年这样病例数快速激增、多种病毒混合流行的情况以前很少发生。 根据病原流行的一般规律,一种病原总是占据主导地位,抑制其他病原的流行。 例如:在COVID-19流行期间,流感和其他病原体受到抑制。

常荣山告诉虎嗅,今年的情况主要与“免疫缺口”有关。

儿科门诊纪实:患儿续增 拐点未现

免疫缺口是指由于长期低度接触某种特定病原体而导致的保护性免疫力缺乏,使得更大比例的人群易患该病。

根据这一原则,病原体将倾向于进入有免疫缺口的国家或地区和人群。 近三年来,不少新生儿接触呼吸道病原体较少,尚未对特定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流感、副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产生免疫力,属于免疫空白人口。 对这些病原体完全没有防御能力。

其中,很多疾病的流行格局甚至发生了变化。 比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本来几乎所有2岁以下的婴幼儿都会感染。 由于疫情延迟,最新研究发现,实际感染人数为4至5岁儿童。 最大的群体; 疾病发生不再呈现季节性特征。

再次以支原体为例,这种病原体普遍存在地区周期性,而这个高峰在2019年就已经开始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打断了其流行趋势。

对于今年新冠病毒感染对儿科门诊的作用,常荣山认为,新冠病毒感染确实导致了人体免疫力下降。

他告诉虎嗅,人体的免疫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T细胞分为三种类型: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

CD4+T细胞的功能主要是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其价值也代表了人体免疫力的强弱; CD8+T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并杀死某些病毒和肿瘤细胞。 ,CD8+细胞的增加表明某些疾病的发生。

大量病毒的入侵会严重损害CD4+T细胞。 例如:HIV(艾滋病病毒)进入CD4+T细胞并将其破坏,导致CD4+T细胞水平下降到极低水平,然后疾病发生。 在此过程中,CD8+会产生细胞毒性,杀死入侵的病原体。 CD8+ T细胞在总体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的下降也被认为是淋巴细胞减少症。 如果淋巴细胞变化过快,则意味着治疗效果会较差。 不同之处。

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CD4+T细胞减少,其破坏力甚至比HIV还要大。 它可以在短短 5 周内将 CD4+T 细胞的数量减少到非常低的水平。 但与艾滋病毒不同的是,新冠病毒的影响在2至6个月后即可部分或完全恢复,症状较轻的患者在10个月左右即可恢复正常水平。

这些都是疫情发生后的“连锁反应”。 根据长青山的预测,这种情况至少会持续到2024年1月。

不过,常荣山也表示,目前缺乏确凿证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力下降,与当前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同时轮番发作必然有关。

儿科门诊纪实:患儿续增 拐点未现

儿科门诊纪实:患儿续增 拐点未现

来自:视觉中国

如果我真的病了怎么办?

如果孩子确实病了,家长不要急于使用头孢菌素、阿奇霉素或奥司他韦等药物。

从症状来看,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支原体、腺病毒等都相似。 通常会出现发烧、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症状,但他们的治疗方法确实有很大不同。

以支原体为例。 如上所述,它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 常见的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对其无效; 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也对其无效。

临床上,对于感染支原体的儿童,推荐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代表产品是阿奇霉素; 成人患者可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四环素类药物(如:强力霉素、米诺环素)。

尽管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但流感和 COVID-19 的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

流感病毒上有两个糖蛋白突起,即HA血凝酶和NA神经氨酸酶。 两者的变化将流感病毒分为不同的亚型,包括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治疗甲型流感的特效药物是通过降低NA的活性来发挥抗病毒作用。 对于新冠病毒没​​有NA,所以奥司他韦对新冠病毒无能为力。

腺病毒作为一种常见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等感染,是一种双链DNA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快速治疗; 呼吸道合胞体导致住院率最高 病毒没有治疗方法,甚至没有疫苗。

也就是说,如果你感染了腺病毒或者呼吸道合胞病毒,无论你治疗普通感冒还是积极治疗支原体感染、流感、新型冠状病毒,都没有意义。

而吸毒很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 董朝晖还公开提醒公众,如果患有呼吸道疾病,一定要尽快用抗原、核酸检测来识别病原体,不要滥用药物。

常荣山指出,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对症下药。 这对于常年用药不规范的中国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来说是一个挑战。 由于阿奇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问题,儿童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多次调整用药方案。 如果为了速度而添加大剂量的激素,症状可能会很快改善,但很容易复发。

儿科门诊纪实:患儿续增 拐点未现

他进一步告诉虎嗅,如果今年支原体病例数真的创下历史新高,更有可能与近年来治疗肺炎时大量使用抗生素有关。

以肺炎支原体为例,2019年76%的病例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如今,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立即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研究发现,初次感染MSMP(大环内酯类敏感肺炎支原体)菌株,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期间可发展为MRMP(多重耐药)菌株。

事实上,这些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是自限性疾病。 换句话说,大多数人无需治疗就会好转。 上述临床专家介绍,如果孩子持续发烧38.5℃以上、精神衰弱、饮食习惯不良、烦躁不安、抽搐等,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一位儿科药剂师曾告诉虎嗅,如果家长预测孩子可能出现高烧或抽搐,也可以提前进行物理降温或喂退烧药。

结合今年各种病原体特点和呼吸道疾病流行情况,前述疾控领域专家指出,仍应理性就医。 一方面,大多数患者可以自行康复,但另一方面,前往病原体多、人群密集的地方,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更加不利于健康。

“很多患者支原体合并甲型流感,一开始可能只有一次感染,然后在医院或者学校、幼儿园出现交叉感染。” 一位临床专家告诉虎嗅。

来源:国家流感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今年北方哨点医院门急诊报告流感样病例总数明显高于往年同期,而快速增长的拐点比去年同期至少提前了4周。 南方的情况较好,也明显超过去年同期。

这意味着,与支原体相比,流感面临早期高峰将是一场硬仗。 疾控领域专家提醒,为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抗疫措施仍是有力武器。

对此,常荣山还向虎秀强调,事实上,只要流感(甲型和乙型流感)开始传播,新冠就很难形成大规模流行,因为这些RNA病毒相互竞争人体内的生态是一样的。 少量。

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看,在我国,目前甲型、乙型、副流感病毒占上风,不同地区流行谱略有不同。 近期,流感疫情南方强度大于北方,且北方逐渐增强。 目前全国疫情强度大于北半球平均水平。 预计未来两个月,流感将抑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复发。

他认为,今年冬季,我国流感疫情不排除为最强的区域性季节性流感。 现在最重要的是大力接种流感疫苗。 现在还有时间来避免重蹈一年前的覆辙。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