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北京儿童医院小夜门诊成为城市人群最密集空间之一

导读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英 丁文婷 这些天的下午4点到凌晨2点,北京儿童医院的内科小夜门诊成为这座城市人群最密集空间之一,几百平米的密闭空间里容纳了四五千人。

11月25日凌晨1点,内科小叶诊所电子横屏显示:“请携带检测单到1200号内分诊台交号。此时诊所外站着几十位家长,人数超过1100人。” 队列。 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这批1200号已经是当天的第三批1200号。

二楼的输液中心,当天的数字已经达到了第2028个。

图:11月25日凌晨1点,张莹/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小野诊所张莹拍摄

夜间高峰时段,输液中心很难找到。 孩子们被父母安置在露营车、轮椅、野餐垫和瑜伽垫上。 大人手里拿着输液瓶,或者把瓶子挂在墙上。 担心儿童交叉感染

图:11月23日晚上11点 张颖/北京儿童医院输液中心 张颖 拍摄

图:11月25日凌晨1点 张颖/北京儿童医院输液中心 张颖 拍摄

廖晓的孩子坐在露营车里,一边输液一边玩Ipad。 他们已经连续三天来北京儿童医院了。 我是22号上午9点左右到达的,晚上10点就去看医生,第二天一早就输液了。 23日下午2点到达,直到晚上10点才结束治疗回家。 24日晚上7点到达,被叫到1120号内科小叶门诊,估计凌晨3点又要回家了。

“登记很容易,但排队太长了。” 廖晓说道。

图:拎着输液瓶的家长张颖/照片

“第2028号患儿候诊中”

图:家长用瑜伽垫给孩子输液/张颖 摄

“排队挂号、排队看病、排队检查、排队取药、排队打点滴,一直排队。” 周勇说,秋冬之交,他的孩子出现了几次感染,他就带孩子去了北京儿童医院。 ,他成功地将咨询时间从10个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

进入秋冬季节,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呼吸道疾病奔赴多家医院。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设有儿科的三级医院,不少家长直到凌晨还在等待。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晁爽告诉经济观察报,她科室呼吸疾病门诊量较夏季增加100%以上,较9月份增加30%-50%和十月。 “我们还没有看到拐点。” 。

北京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生表示,支原体感染疫情发生以来,因呼吸道疾病入院的儿童人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为缓解压力,医院还与7家乡镇卫生院达成合作。 医院医生开具处方后,病情稳定的患儿将被转至保健中心输液。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全义11月2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儿童门诊病例疫情强度前三名分别是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此前流行的肺炎支原体已跌至第4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4日发布消息称,目前中国监测和医院系统报告的病例是由已知流行病原体感染引起的。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微生物学专家金冬燕表示,COVID-19结束后,世界各国呼吸系统疾病大幅增加疫情期间,但这一增幅并未超过疫情之前。 目前,流行病原的流行特征和致病性已明确。 他呼吁大家不要恐慌。

反复感染

11月24日晚上9点,北京朝阳医院门诊楼二楼只有急诊室和儿科门诊还亮着灯。 儿科门诊有医生,目前201号孩子正在就诊。

“第2028号患儿候诊中”

等候区坐着数十名家长和孩子,有的家长选择在地下车库开车等候。

张吉的孩子排名第555位。她和丈夫都在工作,家里老人都不在家。 只有下班后,他们才有时间带孩子去看医生。 晚上7时45分,他们到朝阳医院挂号。 她估计,他们至少要等三四个小时才能见到她。

张霁不是那种习惯带孩子去大医院的家长。 她的孩子今年13岁,自10月初以来已出现3次感冒症状。

第一次在家吃感冒药治好了自己。 第二次,孩子发烧达到39.5度。 晚上9点左右,她带她到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和民航总医院,却发现都关门了,只好带她到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急诊救治。 她以四百多个号考入儿童研究所,前面还有两百多个号。 她选择把孩子带回家,“让他自己痊愈”。

这次11月下旬,孩子连续三天高烧,不见好转。 她还出现咳嗽、流鼻涕和头晕等症状。 由于支原体感染,在家口服了阿奇霉素,但没有效果,于是决定带她去医院。

“我想查一下具体的病因,看看能否通过输液彻底治愈。” 张骥说,最近,他班上不少学生因呼吸道疾病请假,有的学生已经连续两周没有上课。 就在前一天,学校召开家长会,她发现很多家长也出现了咳嗽的症状。

张继十分重视预防。 在COVID-19疫情期间,她不仅带孩子们接种了COVID-19疫苗,还接种了流感疫苗,但他们并没有受到保护。 今年,她没有让孩子们接种疫苗。

徐进的孩子也反复感染。

徐晋从天津赶往北京儿童医院。 她和丈夫有两个孩子,大的6岁,二的才1个月大。 他们带着一个大行李箱和几个包裹。

老板已经断断续续发烧、咳嗽一个多月了。 最初检测出细菌感染,支原体呈阴性。 但医生还是建议头孢菌素和阿奇霉素一起服用。 好转一段时间后,症状又出现了。 她怀疑自己被班上的学生感染了其他病菌。 最近,老二也咳嗽,咳不出痰。 她担心窒息。

11月23日凌晨,她试图到天津市一家三级医院给两个孩子挂号,但发现医院已满员。 当她凌晨1点到达医院时,她已经登记了100多名患者,但医生还在查看前一天的500名患者。 但如果要住院的话,床位不够,她只能住在走廊里。 天津医生建议她去北京儿童医院。

“第2028号患儿候诊中”

24日凌晨,经过24小时的努力,她终于让两个孩子去看医生。 老二住进了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大孩子开的是小野诊所的输液处方。

去大医院做病原检测

许多家长先带孩子去其他医院看病,然后才加入到北京儿童医院等各大三甲医院的拥挤人群中。

11月25日凌晨1点30分,唐兴和8岁的孩子正准备在候车大厅的座位上睡觉。 她来自北京郊区延庆。 孩子已经咳嗽五天了,出现气短、胸痛、肺炎,还发高烧39度。 患者在延庆当地医院输注阿奇霉素三天后,病情不见好转。 医生建议使用激素,但唐兴却有些担心。 她觉得在确定感染病原体之前,不应该给孩子注射激素,担心会伤害孩子的身体。

24日晚上9点左右,她带着老人和孩子抵达北京儿童医院。 他们拨打了900,直到25日凌晨0时30分左右才完成孩子的咨询。 在此期间,孩子除了排队等待治疗外,还接受了血常规、皮试、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等。

25日上午8点后,唐兴还需要带孩子做支原体核酸检测。 检查结束后,她必须找到门诊医生检查检查结果并开处方。 她于25日拨打了内科门诊的500电话。

“如果医生(北京儿童医院)看了核酸检测结果,建议使用激素,我就回延庆医院吃药。” 唐杏说,她询问延庆医院是否可以做支原体核酸检测,对方只回答可以做。 血常规。

李晨也是一位因孩子被诊断为支原体感染而苦苦挣扎的家长。

11月16日晚,6岁的女儿开始发高烧,咳嗽加剧,夫妻俩连夜将女儿送往中日友好医院。 检查结果显示,血液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支原体、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均呈阴性。 医生开了阿奇霉素、小儿克瑞林、黄豆、益痰精、美林等药物,但女儿服药后仍然没有任何症状。 可以缓解,发烧达到40度。

17日上午,李晨带着孩子赶到北京儿童医院。 当时排队人数已达700余人,检测结果仍显示支原体、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均为阴性,医生开了阿奇霉素5天。

但20日,女儿仍然发烧,咳嗽也越来越厉害。 焦急的李晨中午带着孩子到中日友好医院儿童发热门诊挂号。 可我一看车牌:580多! 前面已经有近三百人了。 值班医生告诉她,这个号码要到明天早上7点才能接通,建议不要挂断。

20日下午6点,李晨再次前往航空总医院挂号,被告知至少要等待7-10个小时。

李晨抱着最后的希望,回到了中日友好医院。 幸运的是,晚上他被送进了儿童发热门诊。 这次的胸部X光检查显示,左肺可能有炎症。 由于发烧已近五天,医生怀疑支原体,但第三次支原体检测结果仍为阴性。 医生只能开雾化吸入和阿奇霉素输液。

22日,孩子发烧再次达到39度。 持续了近一周的高烧让李晨很着急。 当天下午,女儿终于住进了北京儿童医院。

住院第一天,李晨拿着从外面买的强力霉素,询问医生是否可以使用。 医生说如果支原体检测不呈阳性就不能服用。 她的女儿只能继续服用阿奇霉素。 此时,李晨的女儿已经口服阿奇霉素4天,并服用阿奇霉素3天。 医生表示,由于左肺实变严重,可能需要洗肺。

李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新的支原体检测结果上。 “支原体早期很难检测到,如果检测不到,医院可能不会用环素类药物,也可能无法进行灌洗。”

正在焦急等待中,11月23日下午3点,支原体结果出来了——阳性,终于确诊。 医生立即给孩子开了强力霉素,并预约第二天洗肺。 这一天,李晨女儿的体温也恢复到了37℃左右。

晁爽表示,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来开药。 阿奇霉素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一线药物。 如果医生确定孩子有耐药性,就会改用新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米诺环素和强力霉素等)。 较新的四环素类药物只适合8岁以上的儿童。 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于超说明书使用,必须充分评估利弊并获得家长知情同意。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阿奇霉素耐药支原体肺炎是指儿童接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治疗72小时后,仍然没有任何症状。 持续发热,临床体征和肺部影像学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者。

社区医院分流效应开始显现

在三级医院的儿科门诊人满为患的同时,社区医院的儿科门诊也没有闲着。

11月24日上午10时30分,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儿科门诊外,有5个孩子家庭在候诊。 一名70多岁的老人坐在走廊的长凳上等待医生拨打他的电话。 他的儿媳妇正在楼下院子里和感冒的孙子一起晒太阳。 他们20分钟前到达这里并轻松登记。

“第2028号患儿候诊中”

“与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排起长队相比,这里已经很好了。” 老者说道。

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社区医院。 以前,他们通常会带着孩子去儿童研究所看病。 这次我看到身边有太多感冒的孩子。 我预计儿童研究所会很拥挤,我担心那里的孩子会交叉感染。

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门诊外也有不少孩子。 到了中午12点,医生还没有结束上午的门诊。 主治医生告诉记者,她是从社区医院外聘来的儿科医生,过去一周她明显看到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儿童数量有所增加。

在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午1点前,不少孩子就在诊所外等候。一位家长表示,孩子只是轻微咳嗽,只用了10分钟就将他带到这里就诊。 比起在儿童研究所排队七八个小时,这里方便多了。

晁爽建议,家长应该给疾病一定的恢复时间,不要过度焦虑。 孩子们可以先到社区医院就诊。 社区医生完全有能力治疗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 超过社区医院救治能力的儿童可以到上级医院就诊。

面对“免疫债”不要惊慌

面对今年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有观点认为,这与COVID-19疫情三年期间人们佩戴更多口罩有关,减少了被感染的机会。细菌并欠下“免疫债”。

对此,金冬燕解释说,“免疫债”不是一个专业术语,而是一个比喻,有一定的合理性。 当“清除”时,人群接触的病原体较少,无法形成强大的免疫力。 “与已经具有免疫力的成年人相比,儿童普遍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因为他们不具有过去感染的传染性。”

不过,金冬燕认为,对于当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情况,无需恐慌。 全球许多国家去年冬天就已经经历过这个阶段,而且在COVID-19大流行结束后,呼吸道传染病也出现了大幅增加。 不过,与COVID-19大流行期间相比,只是有所增加,并没有比大流行前更多,而且没有增加。 大风暴。

他强调,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等都是已知的病原体。 中国人与它们共存了数百年,其流行特征、致病性、严重程度都众所周知。 不会造成新的严重危害。

对于目前流行的支原体肺炎,金冬燕表示,支原体的传染性其实很低,不属于法定报告的传染病。 过去临床上很少进行检测,很多医院也没有检测手段。 目前市场上很多检测试剂的质量不高。 “国际上也是这样,支原体几乎不会对门诊病人进行检测,只对住院病人进行检测,如果大家都去检测,可能会导致医疗资源短缺。当诊所收治疑似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时,立即用药,用后可见效果,而不是等待检测结果再治疗。”

他说,支原体肺炎主要爆发在学校、军营、监狱等聚集场所。 疫情发生后,有关部门应尽快处置,将感染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

对于近期流感上升的情况,金冬燕表示,根据中国流感中心流感周报,北方地区确实呈上升趋势,尚未达到高峰。 未来几周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而南部地区才刚刚开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孩子家长姓名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