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小学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让孩子睡个好觉比啥都重要|荔枝时评

导读 最近,常州市博爱小学发出通知,宣布本学期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 9 点无条件停止作业,未完成的作业隔天也不用补做,旨在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

  最近,常州市博爱小学发出通知,宣布本学期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 9 点无条件停止作业,未完成的作业隔天也不用补做,旨在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此举一出,受到广大家长的关注。

  中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对促进大脑发育、视力保护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等方面至关重要。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该小学的“作业熔断机制”正是对“双减”真正落地的有益思考和探索。

  然而,2021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实际督导中发现,38%的中小学生就寝时间晚于规定要求,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一方面,课内学业负担重挤占了睡眠时间,另一方面,课外“加餐”也让睡眠情况“雪上加霜”。在现实中,正是因为做作业和早点睡觉之间的“博弈”一直存在,导致不少孩子经常处于睡眠长期不足的状态。

  睡眠问题的背后,于学生和家长是学业焦虑、升学压力;于学校和地方,是升学率和教育政绩的压力。事实上,在此之前有地方也推行过类似举措,但仅仅依靠外在的一时“强制”,收效并不明显。因此,如何“让孩子睡个好觉”真正可持续,破局更需家校“两头发力”,下好后半盘棋。

  数据显示,“双减”政策后,六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长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睡眠时间增加2小时以上的达到9.41%;增加1到2小时的达21.66%;增加0到1小时的达28.88%。中小学生睡眠情况得到改善,但“睡眠时长依然不足”。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秉承精选精练、合理适量的基本原则,不要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的僵化作业,注重基础之上的思维深度,避免“题海战术”,实现“减量提质”。

  与此同时,还要防止“学校一头热”的现象。部分家长虽然认可政策初衷,但更担心孩子掉队、输在起跑线上。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虽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但这些空出的时间,有些家长还会额外给孩子布置作业,结果是“老师减负,家长增负”。实际上,这样的攀比心理更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既是额外的作业负担,更是心理负担。苏州市发布的2021年度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报告也显示,作业负担感受轻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好、主观幸福感更强;校外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基本呈负向关系。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履行好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此外,还有家长担心孩子因拖拉而完不成作业的情况。拖延、磨蹭只是一种表象行为,体现的其实是孩子时间管理意识的缺失。划定时间节点、增加“倒计时危机”有助于家校共同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保障了睡眠时间,也是保障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让孩子睡个好觉比啥都重要。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后续还有很多事情有待跟进落实。老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纳入对学校教育考核体系中,让追求绿色升学率成为全社会共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