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全面撤离中国?如果德系车企全部退出中国市场,谁的损失更大

导读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大行其道,这当中以德系、日系、韩系、美系车最为知名。但自主品牌的崛起,让这些曾经能“躺赢”的合资品牌日子不再好过。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大行其道,这当中以德系、日系、韩系、美系车最为知名。但自主品牌的崛起,让这些曾经能“躺赢”的合资品牌日子不再好过。

以“日系三强”为例,丰田、本田、日产在2022年遭遇了销量集体下滑,最显眼的是丰田,毕竟过去多年来它在中国市场很少翻车。

至于德系、韩系、美系,也是差不多的情况。这其中,德系品牌的表现引人关注。

和“日系三强”一样,2022年德系品牌在中国市场同样遭遇了寒冬,以宝马、奥迪为代表的主流德国车企都展现出了一定的疲态,哪怕是“最懂中国人”的大众汽车也不例外。

奔驰倒是与众不同,2022年它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略有增长,全年累计卖出新车751700台。另外,中国依旧是奔驰目前最大的单一市场。

最近几年,奔驰在中国市场不断加码,而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对奔驰的“豪华”标签感兴趣,这也是奔驰得以逆势突围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面对德系品牌的短暂“失利”,市面上还是出现了不少担忧的声音:有人觉得再这么下去,德系品牌很可能会接二连三退出中国市场;也有人说德媒已经开始反问自己“是否真的离不开中国”,甚至发表了一篇名为《德国离不开中国市场吗?》的文章(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这篇文章的原文)。

这就衍生出一个问题:德国车企是否能和中国脱钩?

先说答案——很难。

前面我们讲过,中国是奔驰最大的单一市场,其他品牌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毕竟中国人民的体量和消费水平摆在那里。

而除了车企以外,整个德国的汽车制造业也很难离开中国。之前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的高管,就曾经公开表示过“如果不进入中国市场,无法取得全球性的成功”。
这并非夸大,举个例子:德国与法国的贸易额差不多在800亿欧元左右,而德国跟中国的贸易额超过了2450亿欧元。

换言之,德国一旦脱离中国经济,至少需要三个法国才能找补。

另外,德系车企入华这么多年,也投了不少钱,比如宝马就兴建了多座整车工厂,尤其是华晨宝马里达(Lydia)工厂,已经成为了宝马全球工厂的标杆。
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也是同理,当初入华时花费的各种商检、许可跟投产费用,这么多年累计下来只会多、不会少。

卷铺盖走人?可以,但这些固定资产怎么办,折旧卖掉吗?

还有一个隐形硬伤是:这些年欧洲的经济困境愈发明显,和中国这个大金主绝交,怎么看都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有人说“印度的体量不是也很大吗?他们的人口数量可能都已经超过中国了”。

关键在于,印度目前是“外强中干”,比人数它确实不虚,但比基建它根本难以和中国抗衡。特斯拉败走印度,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

当然了,德系车企萌生出退市的想法也是事实,看看斯柯达就知道了。

德系品牌目前最大的优势,还是在燃油领域,至少在这个领域里,国产品牌暂时没有太拿得出手的高端产品。反过来,在新能源领域,德系品牌大体上也只能望国产品牌项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